欢迎您关注、点赞、收藏,译文后有银生诸山企业文化内训延展,评论区可交流观点!

【银生诸山&阳明心学】传习录 徐爱录 芳甘山
徐爱同学说:
“圣人著经,仅仅是为了去人欲,存天理。春秋五霸之后的事,圣人不肯把详情告诉人们,确实如此。
那么,尧舜之前的事,为什么统统看不到呢?”
王阳明老师说:“伏羲、黄帝时代,历史久远而且传播者少,流传下来的就会很少。
这也是可以想象到的,当时民风淳朴,没有重文彩的现象。
这就是上古社会的优秀治理,后世是比不了的。”
徐爱同学说:
“《三坟》之类的书,也有流传下来的,为什么孔子也要删除它?”
王阳明老师说:
“纵然有流传下来的,也是因人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步伐。
社会风气更加开化,文彩也越来越讲究,到了周朝末期,想再恢复夏、商的习俗,已经不可能挽回了,唐虞时的习俗就提也不要提了,更何况是更早的伏羲、黄帝时的习俗?
各朝代治世的表现不同,但遵循的仍是一个道。
孔子祖述尧舜、宪章文武。
周文王、周武王的治世方法正是尧、舜治世的道。
然而都依各时情况而行,他们各自的政令制度也都不相同。
因此,就是夏、商的政治措施在周代实施,也有不适宜的地方。
所以,周公想兼纳禹、汤、文三王的治世方法,碰到不合适的地方,也需要夜以继日地深入研究。
更何况远古的治世方法,又怎能重新施行?
这正是圣人删略的原因。”
王阳明老师接着说:
“但求无为而治,不能像禹、汤、文三王那样依据时代的具体情况而进行治理,却非要实行远古的风俗,这是佛、老的主张。
根据时代的变化对社会进行治理,却不能像禹、汤、文三王那样一切都以道为根本,而是根据功利行事,这正是春秋五霸以后治世的情况。
后世许多儒生翻来复去翻来复去地说,都只讲了一个霸王术。”
王阳明老师又说:“尧、舜之前的治世方法,后世不可能恢复,但是可以把它删除。
夏、商、周三代之后的治世方法,后世不可仿效,但是可以把它删除。
只有三代的治世方法才可以实行。
然而,议论三代的世人,却不了解三代治理天下的根本,仅仅注意到一些细枝末节。
所以,三代治理天下的方法也不可能恢复了。”

【银生诸山&阳明心学】传习录 徐爱录 芳甘山
银生诸山&阳明心学&芳甘山 ¥598 购买【银生诸山&阳明心学】
【先生曰】然其治不同,其道则一。
【银生诸山曰:上古之治为佛、老之术,三王之道为经典儒家之根源,之下之治亦不可学,只是霸王之术而已】
银生诸山制度管理等规则,仅仅是为了去人欲,存天理。简单的、不断的、做对的事也就是银生诸山所有规则的同一解释。
银生诸山企业文化战略,也仅仅是为了去人欲,存天理。义无反顾的走在长期价值主义的阳光大道上,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匠心制茶、返朴还淳。
时间点被王阳明老师上、中、下这么一分,瞬间明白起来;如同串联古今之纽带钥匙,孔孟儒家、阳明心学的作用相同,当代是否有延续之学?欢迎评论区留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