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育儿事务所#
孩子入托已经一周,在这五天上学的日子里,除晨送午接孩子外,我每天都通过微信家长聊天群观看孩子的基本情况,除看到他能够积极参与活动,学习自己吃饭,将自己的尿不湿丢到垃圾桶里之类的‘棒棒哒’表现外,也出现吃饭时离开自己的餐桌跑到旁边小朋友身边坐下旁观;玩老鹰捉小鸡游戏时,排在队尾的他常常丢开前面孩子的衣襟,自行跑去捡地上的游戏圈,全然不知道会被老鹰捉了去;老师给家长发信息时过去把老师手机抢走,动作很熟练的滑动...等缺乏组织纪律性,自由散漫的现象,简直把幼儿园当成自己家里一般。看来过去一年多我所强调的家庭民主氛围,对孩子采取多鼓励,巧批评,禁呵斥的教育方式,既让他成为一个性格开朗,阳光,敢于面对陌生环境的阳光孩子,但家庭独处环境也造就一个没有纪律意识,自由散漫,随意行动的顽童。一旦来到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中,这些优点与缺点便一并暴露,而对于入托前纪律教育的这一空缺,我们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幼儿园进行针对性补救才行。
只不过面对这个能听懂大人讲话,但不会讲话回答的幼儿,该如何进行教育,还必须寻找特别方法才行。思来想去,根据他会做‘再见’,‘敬礼’,‘鼓掌欢迎’三个动作的特点,我在每天中午接他回家前,先通过微信聊天观看孩子表现情况,老师的现场评语,了解他的当天表现,然后在推车回家的路上,与坐在车里小家伙的进行一场‘语言+身体动作’的特别对话。下面是我今天与他进行的对话:
我问:幼儿园好不好耍?还想不想来?如果还想来,就拍手欢迎。只见他两手鼓掌欢迎。(表示愿意来)。
问:你在幼儿园乖不乖,是不是吃饭乱跑?做游戏跑去拿圈圈?如果没有乱跑,就拍手欢迎,好不好?(他没有鼓掌欢迎,表示知道错了。还是好孩子,没有撒谎)。
问:知道乱跑不对,以后要听老师的话,不要乱跑,那就是乖娃娃,你懂没得?知道了就欢迎欢迎。于是孩子又鼓掌欢迎。(以此向我们证明:我要做一个乖孩子)。好嘛,知错就是好娃娃,就看是否改正错误了?
这种特殊对话,我通常会在第二天上幼儿园的路上再次进行一次,以便加深他的印象,至于效果如何,一时还难以知道,就留待以后观察吧。

正在做操发现“新大陆”,果断溜开


脱离组织自己找耍事

开门开门快开门